当前位置:知知馆 >

有关晦是的知识大全

历史上杜如晦是怎样的一个人
  • 历史上杜如晦是怎样的一个人

  •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人,为隋唐时期李世民帐下重要参谋,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杜如晦为其筹谋划策,运筹帷幄,深为时人所敬服。杜如晦是宰相,又是吏部尚书,执掌着选官任能的大权,他在引荐贤才,罢除不良官吏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杜如...
  • 27398
朔望晦日各是哪一天
  • 朔望晦日各是哪一天

  • 朔望指农历每月的第一日,晦日是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中国农历将朔望日定为每月的第一天,即七年级。朔望日有从平旦(天刚亮的时刻)、鸡鸣、夜半为开头的三种算法。当天月球和太阳黄经相等,称为朔,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和太阳几乎同时出没,在地球上看不到月亮。晦日是古老的中国...
  • 16439
晦暗不明是什么意思
  • 晦暗不明是什么意思

  • 晦暗不明就是很阴暗,看不清楚的意思。晦暗huìàn亦作“晦闇”。亦作“晦黯”。1.昏暗;阴沉。《后汉书·桓帝纪》:“闲者,日食毁缺,阳光晦暗,朕祇惧潜思,匪遑启处。”元李文蔚《蒋神灵应》第二折:“霎时间云遮白昼,雾障堦衢,雨施晦暗,风起吹嘘。”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杨疤眼》:“我...
  • 19727
隐晦是什么意思
  • 隐晦是什么意思

  • 1、隐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yǐnhuì,指说的话、写的文章所表示的意思曲折不明显。出自《南史·郑鲜之传》。2、《南史·郑鲜之传》:“鲜之为人通率,在武帝坐,言无所隐晦,亦甚惮焉。”3、唐刘知几《史通·惑经》:“此则春秋之世,有识之士莫不微婉其辞,隐晦其说。”...
  • 25172
晦怎么读
  • 晦怎么读

  • huì。晦,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楚系简帛》。本意是指每月的最后一天,但是后来也可以泛指黑夜,也引申为隐微、愚昧、凋零等义。晦,形声字。战国文字或从日,母声。小篆则从日,每声,由上下结构讹变为左右结构。每母本为一字分化,古音又很相近,古文字中经常通用无别...
  • 2917
隐晦的表白
  • 隐晦的表白

  • 1、我爱你,所以你不用做那个听话才能拿到红花的小朋友。就算你耍赖闹小脾气,我也最偏心你,口袋里的糖都给你。2、总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想起那个人,那个地方那段时光。3、愿男人都健康快乐有人同分享,忧愁辛苦有共人担当,吉祥幸福能久长。4、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
  • 9696
晦的成语有哪些
  • 晦的成语有哪些

  • 艰深晦涩、风雨如晦、韬光养晦、阴雨晦冥、晦盲否塞、风雨晦暝、长明乃晦、遵时养晦、一晦一明、韬晦待时、黯晦消沉、年灾月晦、韬晦之计、隐晦曲折、风潇雨晦、埋声晦迹、韬晦之计、年灾月晦、黯晦消沉、韬晦待时、晦盲否塞等。...
  • 13549
晦远什么意思
  • 晦远什么意思

  • “晦远”的意思是指深奥隐晦。“晦”意思解释:1、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如:晦景、晦日。2、夜;晚。如:晦明、晦晓、晦魄。3、昏暗。如晦冥、晦蒙、晦盲。4、义理深微;隐晦;含蓄。如:晦伏、晦昧。5、草木凋零。如:晦在。6、倒霉。如:晦气。7、掩蔽;隐秘。如:晦迹、晦抑。“远”意思解...
  • 17991
抛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 抛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 没有抛光养晦这个词,应该是韬光养晦。是汉语的一个成语,主要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韬光养晦的意思,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它和低调的意思基本相同,这是一种优秀的策略。韬光养晦还包括谦卑的意思,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让自己处在...
  • 14945
解释轁光养晦
  • 解释轁光养晦

  • 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例句:1、小王几年来韬光养晦,积累了大量的知识。2、聪明外露,不如智慧深藏:做个糊涂的精明人,韬光养晦,大智若愚。示弱巧妙地隐藏自己实力,得意不...
  • 25132
隐晦情感是什么意思
  • 隐晦情感是什么意思

  • 隐晦情感是一个汉字成语,意思是人在面对感情问题时,不主动计较,把自己的情感内心隐藏起来。汉字(拼音:hànzì,注音符号:ㄏㄢˋㄗˋ),又称中文、中国字、方块字,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
  • 20997
蹈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 蹈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 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养晦的字面意思是隐形遁迹,修身养性,引申之意为隐退待时。在现代社会,韬光养晦是一个完全褒义的词语。但在古代,韬光养晦是一个中性词,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方面,韬光养晦是一种对自己的完善与反省;另...
  • 28008
韬晦之计指的是什么
  • 韬晦之计指的是什么

  • 意思是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自《旧唐书·宣宗记》。《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韬晦之计与韬光养晦意义相近。刘昫(公元887——946年),字耀远,涿州归义(今属河北雄县)人,五代时期历史学家,后晋政治家。后唐庄宗时任太常博士、翰林学士受命监修...
  • 23498
朔晦望弦分别是什么
  • 朔晦望弦分别是什么

  • 朔晦望弦分别是:1、朔:每月月初,又指新月,当月亮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黑暗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正是农历每月的七年级。而在这个时候,我们是看不见月亮的,因此称为朔月。朔月这天通常也称为“朔日”。2、晦:每月最后一日。3、望:每月十五月圆之日。望月又称满月。农历...
  • 28601
晦朔弦望分别是指什么
  • 晦朔弦望分别是指什么

  • 弦是指月中分,有上弦(每月农历初七初八)和下弦(每月农历廿二、廿三),望是指每月十五月圆之日,晦是指每月最后一日,朔是指每月月初,又指新月。晦朔弦望是指月亮从亏到盈再到亏期间的四种状态和对应的日期。月绕地行,地至何处亦随之而行。每日行13度10分有奇,故每月有盈亏之别,阴历每月...
  • 21117
韬光养晦怎么读
  • 韬光养晦怎么读

  • 1、韬光养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tāoguāngyǎnghuì,意为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自《旧唐书·宣宗记》。2、“韬光养晦”由“韬光”和“养晦”两个词语组成。“韬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敛光芒,引申意义为避免抛头露面。最早出现在南朝梁国太子萧统所写的《靖节先生集序》。其...
  • 12214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

  • 1、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2、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3、近义词韫匵藏珠闭门不出韬光用晦韬光晦迹养晦韬光杜门不出韬匮藏珠4、反义词锋芒毕露...
  • 19961
李旦是懦弱还是韬光养晦
  • 李旦是懦弱还是韬光养晦

  • 是一种韬光养晦的策略。李旦生性温和、敦厚,与世无争,受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影响。其实综观历史,在为权利而戮杀的长河中,李旦的无为使得他的子女们远离了杀身之祸,也成就了三子李隆基的开元盛事。李旦名义上是皇帝,可是大权还是武则天在握,李旦只是一个摆设而已,聪明的儿子知道自...
  • 19219
晦暗不明的意思是什么
  • 晦暗不明的意思是什么

  • 晦暗不明的意思是文辞等隐晦,不流畅,不易懂。“晦暗”的意思是昏暗无光的;部分或全部黑暗的。出自《后汉书·桓帝纪》:闲者,日食毁缺,阳光晦暗,朕祇惧潜思,匪遑启处。《后汉书》,“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记载汉朝东汉时期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
  • 30509
晦气的反义词
  • 晦气的反义词

  • 晦气的反义词是:福气、福泽、福分、好运、幸运、荣幸、红运、庆幸、运气、侥幸、走运。...
  • 18758
晦朔望各指什么
  • 晦朔望各指什么

  • 晦朔望各指的是月绕地行,地至何处亦随之而行。每日行13度10分有奇,故每月有盈亏之别,阴历每月一朔一望,月初则全晦,历2-3日成弯形,再4.5日见其半,再7.8日见其盈,至是又渐渐亏缺以至于晦。因月体无发光之本能,恒籍日光之反射而有不同,当全晦时,即月在日与地之间,日月同一经度,月之受光...
  • 18965
晦气~近义词
  • 晦气~近义词

  • 1、不利:延缓,阻碍或制造更多困难;具有失败的特性;不幸;与预期事项或希望相反的;2、背时:不合时宜;倒霉;运气不佳;3、倒霉:不良状况,尤指关于健康、命运或前途的坏状况;常用于谴责或因痛苦而呼喊;运气不好、遇事不顺利。...
  • 22142
朔晦望分别是什么
  • 朔晦望分别是什么

  • 农历每月七年级是朔日,朔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朔月。朔月是新月,农历每月七年级时,月亮正好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能被太阳光照到的地方正好位于月亮的背面,加之它和太阳一同升降,因此地球人都看不见。农历每月十五是望日,望日当天的月亮称为望月,望月又称满月,月影呈圆形。此时月亮在空中运...
  • 17231
阴晴雨晦是什么意思
  • 阴晴雨晦是什么意思

  • 阴晴:一指向阳和背阴;二比喻得志和失意。雨晦:出自《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雨晦”指乱世或艰难的处境。雨:下雨天。晦:昏暗不明显。阴晴雨晦:用来形容天气的多变。...
  • 12828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 韬光养晦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修缮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内在的修养。作为一个成语,“韬光养晦”的使用见于清朝末年。晚清实业家、思想家郑观应遁迹澳门写了《盛世危言》。他在其中的自序中写道:“自顾年老长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此前,则有清朝大知识分子纪晓岚在其...
  • 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