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知馆 >

有关道德感的知识大全

道德感属于基础情感吗
  • 道德感属于基础情感吗

  • 道德感属于基础情感,道德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道德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动机、言行是否符合社会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相对而言,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
  • 30245
关于道德的感悟
  • 关于道德的感悟

  • 道德的境界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道德人格,塑造道德文化,造就道德生活。首先人格的理想境界是真善美。道德文化的理想境界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正大光明。道德生活的理想境界是和谐,即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的身心和谐。道德的境界有层次之分,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
  • 29238
道德的名言
  • 道德的名言

  • 1、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嵇康2、名誉和美德是心灵的装饰,要没有它,那**虽然真美,也不应该认为美。——塞万提斯3、在世界上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是最需要的。——罗素4、一清如水的生活,诚实不斯的...
  • 12042
职业活动中有哪些基本的道德情感
  • 职业活动中有哪些基本的道德情感

  • 职业道德情感,“情感”亦称“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表现。所谓职业道德情感,就是指人们在处理自己和职业的关系及评价职业行为过程中形成的荣辱好恶等情绪和态度。主要包括对所从事职业荣誉情感、责任感,对服务对象的“亲如一家”情感,热爱本职工作,敬业乐业等,职业道德...
  • 22482
道德经第四章理解感悟总结
  • 道德经第四章理解感悟总结

  • 第四章阐述的是心性,心空无住,深藏若虚,唯有空才能包纳太虚,虽空无所有,却妙用无穷,越是空净,越是灵妙,心无所欲,自然没有棱角,心不被外境所转,自然不被外境所缠,和光同尘,随缘而住,随缘而往,心中没有成见,湛然明澈,说它有,却空无一物,说它没有,却灵应无边,所以,这章说它是道的特性,不如说是没有...
  • 28995
关于师德的道德格言
  • 关于师德的道德格言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爱人者,人...
  • 9388
道德经里道与德的含义是什么
  • 道德经里道与德的含义是什么

  • ”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是老子勉强对宇宙最本质的一种称呼,“德”是老子把这种法则运用到人类身上的规则,人应该做什么,而不应该做什么。现在人们通常把“道”和“德”合在一起使...
  • 14218
什么是道德观
  • 什么是道德观

  • 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关系的系统认识和看法。属于社会伦理的范畴。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观主要是指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道德。忠恕之道的人际和谐思想是传统道德中人际关系的心理和行为原则。儒家自省、自讼、内省等道德修养方法要求人们严于律己,防微杜渐。...
  • 3480
道德的好处
  • 道德的好处

  • 道德的社会功能是通过其人的个体功能来实现的。道德对个体来说,具有认识、调节、评价和教化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些作用,道德才能规范人的行为,调节人们之间关系,从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和促进社会发展。道德就是要使人认识到个人在社会、职业和家庭中应担负的责任,也就是认识到社...
  • 9153
什么是道德绑架如何认识道德绑架
  • 什么是道德绑架如何认识道德绑架

  •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对于“道德绑架”的理解,社会认识观点分为“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道德”一词的存在,目的在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与精神发展,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宽容”,“理解”以及...
  • 13217
背德感是什么
  • 背德感是什么

  • 背德感是背弃道德或恩德的感觉。背德出自:《国语·晋语三》:“已赖其地,而又爱其实,忘善而背德,虽我必击之。”《汉书·文帝纪》:“济北王背德反上,诖误吏民,为大逆。”《新五代史·吴世家·杨行密》:“神福曰:吾以一卒从吴王起事,今为大将,忍背德而顾妻子乎”。...
  • 10368
读老子道德经感悟
  • 读老子道德经感悟

  • 道德经虽不长,却也有很多的方面,哲学、政治、军事及人生诸方面都有不少的论述,自我多少能理解的,能产生感悟的,其实并不多,道德经给我最大的感悟,便是在它的一个虚字。就好像数学中的0一样,讲究的是处下,是低调,是一无所有,却意味着无限的存在。虚便是这样的一种准备状态,手上不固执...
  • 7773
德道经谚语
  • 德道经谚语

  • 德道经谚语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3、富贵而骄,自遗咎也。4、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5、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6、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7、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 27316
关于感恩的道德绑架句子
  • 关于感恩的道德绑架句子

  • 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作者:乌申斯基)劳动却是产生一切力量、一切道德和一切幸福的威力无比的源泉。(作者:拉·乔乃尼奥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作者:刘备)...
  • 5626
什么是道德
  • 什么是道德

  • “道”是万物万法之源,创造一切的力量;德是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的行为,不违背自然发展规律,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提升自己的践行方式。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
  • 13201
关于礼仪的道德感悟句子
  • 关于礼仪的道德感悟句子

  •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作者:黄石公)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作者:德谟克利特)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后的产物。(作者:柏格森)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作者:塞万提斯)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
  • 23388
思想道德修养感悟和体会
  • 思想道德修养感悟和体会

  • 思想道德修养感悟和体会如下:1、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可以分为适应转变、健康成长;树立理想、把握人生;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三个部分。2、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在适应转变、健康成长部分,是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
  • 19594
道德的名言康德
  • 道德的名言康德

  • 1、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康德2、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康德3、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它不只是一种能力;它是一种本能。——康德4、那最神圣恒久而又日新月异的,那最使我们感到惊奇和震...
  • 20093
道德至高点和道德制高点哪个正确
  • 道德至高点和道德制高点哪个正确

  • 道德制高点正确。制高点的意思是某一局部范围内的最高点。制高点和至高点的区别在于制高点是道德应和,至高点是道德属性,例如:一个人的站位(制高点),一个人的身高最多不超过1米8(至高点)。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
  • 13879
孔子道德名言
  • 孔子道德名言

  •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见利思义,见危授命。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4、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8、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9、言未及...
  • 6277
道德经作者 是谁写的道德经
  • 道德经作者 是谁写的道德经

  • 1、道德经作者老子:男,汉族,姓李、名耳,字:聃,又字:伯阳,世称“李耳”、“李聃”或“老聃”,是李姓、老姓的先祖。东周春秋时期陈国苦县(今河南陈州)人,另一说为:山东曲阜人。生卒年月,失载。2、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
  • 18537
道德经中关于道德善恶的字句
  • 道德经中关于道德善恶的字句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孩哗粉狙莠缴疯斜弗铆,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
  • 24129
道德经与德道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道德经与德道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 区别:1、内涵上的区别。《道德经》仅阐述人世伦常以及真理,而《德道经》是老子个人寻其道而悟道的一个经验心得。2、时间上的区别。《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着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在春秋战国晚期时期完成的。《德道经》也是老子所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早...
  • 30123
道德经怎样解释道与德
  • 道德经怎样解释道与德

  • 1、道指的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包括如何学习、如何工作、如何找女朋友等,道经的思想起源是易经和河图。2、德则是特指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规律,它在道的范畴内,是道在人类关系上的体现,所以又有“道乃德之本,德乃道之用的说法”。...
  • 19179
道与德及道德的本义是什么
  • 道与德及道德的本义是什么

  • 道的解释1.路,方向,途径;2.指法则、规律;3.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4.方法,办法,技术;5.指“道家”(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6.指“道教”(中国主要宗教之一,);7.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8.说,讲;9.用语言表示情意;10.线条;11.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
  • 15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