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知馆 >

有关对古的知识大全

对古中国的称呼有哪些
  • 对古中国的称呼有哪些

  •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其它有自称、他称、鄙称、专称、代称、惯称等。中国人的称呼是宗法、习俗、等级、地位、声望等的反映,尊长、后辈、上级、下属各有各的一套称呼,谁也不能逾越。中国人的称呼,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发展史,其中蕴含着中...
  • 9347
对古中国的称呼都有哪些
  • 对古中国的称呼都有哪些

  • 对古中国的称呼都有:赤县、神州、中原、中州、中华、汉国、海内、九域、九牧、九区、八州、中夏、函夏、禹甸、禹迹、禹域等。具体如下:1、华夏。也称“夏”或者是“诸夏”。是古代居住于中原地区的原住民的自称,以区别四夷。2、中华。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
  • 16821
古代绝对对联
  • 古代绝对对联

  • 寂寞寒窗空守寡,俊俏佳人伴伶仃。烟沿艳檐烟燕眼,雾捂鸟屋雾物无。少水沙即现,是土堤方成。蚕为天下虫,鸿是江边鸟。独立小桥人影不流河水去,孤眠旅馆梦魂曾逐故乡来。松叶竹叶叶叶翠,秋声雁声声声寒。曲溪曲曲龙戏水,陇埔陇陇凤簪花。狗牙蒜上狗压蒜,鸡冠花下鸡观花。和顺一门有...
  • 8662
古代著名对联
  • 古代著名对联

  • 1、诸葛亮的草庐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2、苏轼早年书房对联:发奋识全天下字,立志读遍世间书。3、楼大防的书斋对联:门前莫约频来客,座上同观未见书。4、陆游的书房对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5、徐文长的青藤书屋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6、王夫之...
  • 10644
古代对妹妹称呼
  • 古代对妹妹称呼

  • 古代对于自己的妹妹的称谓有:令妹,舍妹,吾妹。1、令妹,称自己的妹妹。后用作敬称对方的妹妹。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2、舍妹,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家的妹妹。3、吾妹,这个用的比较少,一般在写信的时候用。以上就是古代对妹妹的称呼。...
  • 12672
古代称谓家弟对不对
  • 古代称谓家弟对不对

  • 古代对弟弟的称谓主要有两种:1、贤弟,表示对自己的弟弟的尊称。2、舍弟,用于对别人介绍自己家的弟弟。常见的古代称谓:1、家父:称呼自己的父亲。2、家母:称呼自己的母亲。3、令郎:称呼别人的儿子。4、令媛:称呼别人的女儿。5、令尊:称呼别人的父亲。6、令堂:称呼别人的母亲。...
  • 6363
古代对竹的雅称
  • 古代对竹的雅称

  • 古代文人墨客咏竹时使用的别称或美称有:不秋草、玉管、绿卿、绿玉君和潇湘竹等。具体为:1、不秋草指竹。金马天来《赋丹霞下寺竹》诗:人天解种不秋草,欲界独为无色花。2、玉管,竹的美称。3、绿卿,竹的别名。宋代陶谷《清异录·绿卿》:王彪《临池赋》云:‘碧氏方澄,宅龟...
  • 9521
求古今绝对
  • 求古今绝对

  • 1、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孝悌忠信礼义廉;2、上联:一只烛尽,烧残单子之心。下联:三幅文成,惊破试官之胆;3、上联: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下联: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上联:十口心思,思父思母思妻子。下联: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主;5、上联: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切莫放年华虚度。下联:一...
  • 30195
对联对对千古绝句对对联求下联
  • 对联对对千古绝句对对联求下联

  • 汤熬汤汤,自始至终汤汤熬;炸鱼炸炸,待油烧开炸炸鱼;烧水烧烧,多加把火烧烧水;洗手洗洗,干干净净洗洗手;喝酒喝喝,晕头转向喝喝酒。...
  • 23939
古对帽子的称呼
  • 古对帽子的称呼

  • 1、“冠”是专门供贵族戴的帽子;2、“冕"是中国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员们戴的帽子;3、“弁”是古代一种尊贵的冠,为男子穿礼服时所戴;4、“帻”最初在普通百姓中流行,自汉元帝始,贵族也用帻束发;5、“胄”是古代战士打仗时戴的保护头部的帽子,“胄”是先秦时期的称呼,战...
  • 4072
古代对杀手雅称
  • 古代对杀手雅称

  • 刺客。中国古称杀手为刺客,刺客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行业之一。《史记》列传当中就专门为著名的杀手写了传记,《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
  • 23970
古代时间对应表
  • 古代时间对应表

  • 很多小伙伴都很疑惑,古代的时刻分别对应哪些现在的时间呢?今天我们来一起探讨一下古代时刻对照表,其实古代的时刻与现在国际通用的24小时制度其实是差不多的,不过它更多的包涵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古代是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从晚上的23点到1点在古代被称为子时,1点到3点是丑时,3...
  • 24591
千古奇难对联
  • 千古奇难对联

  • 千古奇对:重重叠叠山青青山叠叠重重;弯弯曲曲碧水水碧曲曲弯弯。天上月圆,地下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日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坐北向南吃西瓜,皮朝东甩;思前想后读左传,页往右翻。一盏灯四个字,酒酒酒酒;二更鼓四面锣,哐哐哐哐。东典当,西典当,东西典当典东西;春读书,秋读书,春秋...
  • 21416
古今著名对联
  • 古今著名对联

  • 1、寂寞寒窗空守寡,梧桐朽枕枉相栖。2、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3、烟锁池塘柳,灯垂锦槛波。4、琴瑟琵琶,八大王单戈对伐。魑魅魍魉,四小鬼合手擒拿。5、冰冻兵船,兵打冰,冰开兵出。尼姑泥鞋,尼洗泥,泥落尼归。6、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 27903
古代时辰对照
  • 古代时辰对照

  • 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小时。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
  • 16797
古代时刻对应
  • 古代时刻对应

  • 子:23点到1点;丑:1点到3点;寅:3点到5点;卯:5点到7点;辰:7点到9点;巳:9点到11点;午:11点到13点;未:13点到15点;申:15点到17点;酉:17点到19点;戌:19点到21点;亥:21点到23点。...
  • 30627
古代广告对联
  • 古代广告对联

  • 酒店广告:杯中倾竹叶,人面笑桃花。药店广告: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旧货店广告:我岂肯得新忘旧,君何妨以有易无。刻字店广告:六书传四海,一刻值千金。乐器店广告:曲中传妙理,弦外得幽情。...
  • 9749
古人对美的评价
  • 古人对美的评价

  • 1、以“味”为美。古代文字学家对“美”的诠释,反映了中国古代对“美”是“甘”味的普遍认识。2、以“意”为美。中国古代美学认为,美是一种快适的滋味,这种滋味,主要不在事物自身的形质,而在事物所寓含的人化精神。这种精神既可以表现为审美主体审美观照时情感、直觉、意念的...
  • 25026
对对象失望的古风
  • 对对象失望的古风

  • 1、有缘相遇,无缘相聚,天涯海角,但愿相忆。有幸相知,无幸相守,苍海明月,天长地久。2、你是世上最温柔之人,也是最无情之人。为了你,我一无所有。这满身的伤痕,都是拜你所赐。你我之间,早就恩断义绝。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4、桃花落,闲池...
  • 29254
古代对牛的称呼
  • 古代对牛的称呼

  • 从古至今,牛的称呼没有改变过。详细介绍:⒈《周礼·地官司徒》记载:“牛人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⒉汉代法律:“王法禁杀牛,犯禁杀之者诛”;⒊成语:“汗牛充栋”出自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
  • 9742
闽南古厝对联
  • 闽南古厝对联

  • 闽南古厝对联列举如下:1、玉树琪花香作锦,水光山色翠连云。2、族本中郎派,家承学士风。3、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2741
古人对死的讳称
  • 古人对死的讳称

  •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分别称作:甍、崩、百岁、千秋、晏驾、山岭崩等;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3、佛道徒之死称:圆寂、尘化、羽化、仙游、仙逝;4、一般人的死称:亡故、长眠、长逝、过世、谢世、寿终、老、故、逝、终、就木、捐生等。...
  • 6426
古人为什么喜欢对对联
  • 古人为什么喜欢对对联

  • 中国人自古喜爱诗歌,对联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尤其是汉语汉字的独特优势,是世界上任何民族、任何文字所不能比拟的。对联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
  • 14193
古人对美的诠释
  • 古人对美的诠释

  • 以味为美、以心为美、以道为美、同构为美、以文为美,是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普遍看法;以味为美。这是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不带价值倾向的客观认识,可视为对美本质本然状态的哲学界定;以意为美。这可视为中国古代对美本质当然状态的价值界定,其中寄托了中国古代的审美理想。中...
  • 7541
经典七言对联千古绝对七言对联
  • 经典七言对联千古绝对七言对联

  • 1、上联:烟沿艳檐烟燕眼,下联:雾捂鸟屋雾物无;2、上联:无山得似巫山好;下联:何水能如河水清;3、上联:刘伶饮尽不留零;下联:贾岛醉来非假倒;4、上联:凤落梧桐梧落凤;下联:珠联璧合璧联珠;5、上联:松叶竹叶叶叶翠;下联:秋声雁声声声寒。...
  • 1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