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知知館 >

有關疑義的知識大全

疑義相與析的前面一句是什麼
  • 疑義相與析的前面一句是什麼

  • 詩句“疑義相與析”的前面一句是“奇文共欣賞”,該詩出自陶淵明所作《移居二首》。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指的是遇到非常優秀的文章大家共同閲讀思考,品味出其中的奇妙與含義,遇到不同的觀點大家共同討論分析。“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後來流傳演化而為成語“賞奇析疑”和“...
  • 13788
奇聞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意思
  • 奇聞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意思

  •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指的是遇到非常優秀的文章大家共同閲讀思考,品味出其中的奇妙與含義,遇到不同的觀點大家共同討論分析。其來源於《移居兩首》,作者為陶淵明。寫與南村鄰人交往過從之樂,又各有側重。其一謂新居雖然破舊低矮,但南村多有心地淡泊之人,因此頗以能和他們共度晨...
  • 25838
什麼疑義相與析
  • 什麼疑義相與析

  •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這兩句話的意思是遇到非常優秀的文章大家共同閲讀思考,品味出其中的奇妙與含義,遇到不同的觀點大家共同討論分析。出自於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陶淵明的《移居兩首》。原文如下: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懷此頗有年,今日從...
  • 14151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意思
  •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意思

  • 釋義:遇到非常優秀的文章大家共同閲讀思考,品味出其中的奇妙與含義,遇到不同的觀點大家共同討論分析。析:剖析文義。奇文:好的文章。相與:共同。出自晉代陶淵明的《移居兩首》其一。詩的這兩句後來流傳演化而為成語賞奇析疑和奇文共賞。賞奇析疑和原詩意思一樣,形容欣賞好的詩文...
  • 31558
異議與疑義有什麼區別
  • 異議與疑義有什麼區別

  • 異議與疑義區別是意思不同。異議是有兩個以上不同結論,疑義是有不能完全解釋問題或現象的結果。“疑義”是指疑惑不定的含義或事理,“異議”則是指不同的或反對的議論。疑義出自《東觀漢記·張純傳》:“時舊典多闕,每有疑義,輒以訪純道,自郊廟婚冠喪紀禮儀,多所正定。”異議出自...
  • 22744
疑議和疑義區別
  • 疑議和疑義區別

  • “疑議”和“疑義”的區別是意思不同。異議是有兩個以上不同結論,疑義是有不能完全解釋問題或現象的結果。“疑義”是指疑惑不定的含義或事理,“異議”則是指不同的或反對的議論。疑義:不瞭解或不理解的含義或道理。《東觀漢記·張純傳》:“時舊典多闕,每有疑義,輒以訪純,自郊廟...
  • 27030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什麼意思
  •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什麼意思

  •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指的是遇到非常優秀的文章大家共同閲讀思考,品味出其中的奇妙與含義,遇到不同的觀點大家共同討論分析。其來源於《移居兩首》,作者為陶淵明。全文為:移居二首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敝廬何必廣,取足蔽牀蓆...
  • 5031
遲疑的反義詞是
  • 遲疑的反義詞是

  • 1、果斷:果敢決斷,不遲疑;2、堅決:態度、主張、行動等確定不移;3、斷然:絕對地,論如何,堅決,果斷;4、果決:果敢堅決,果斷;5、料定:預料斷定;6、毅然:決地,毫不猶豫地;7、迅速:速度高,非常快。...
  • 25538
遲疑的反義詞和近義詞
  • 遲疑的反義詞和近義詞

  • 反義詞:斷然、堅決、料定、果決、果斷等。近義詞:夷由、彷徨、夷猶、猶疑、遊移、動搖、猶豫、躊躇、觀望等。釋義如下:斷然:絕對地,無論如何。堅決:指意志確定不移,不猶豫。料定:預料斷定。果決:形容毫不猶豫,堅決果斷,卓性不果決,且年老多疑。果斷:指認清關鍵所在做出困難決定。夷由...
  • 15567
深信不疑的反義詞
  • 深信不疑的反義詞

  • 1、疑信參半:指半信半疑。2、疑神疑鬼:這也懷疑,那也懷疑,形容非常多疑。3、半信半疑: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4、滿腹狐疑:一肚子懷疑,形容疑慮很多,極不相信。5、滿腹疑團:形容心裏充滿了疑問。...
  • 27989
犯罪嫌疑人的含義
  • 犯罪嫌疑人的含義

  • 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訴的人。犯罪嫌疑人,又稱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對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訴的人,在檢察機關正式向法院對其提起公訴以前的稱謂。犯罪嫌疑人和罪犯不同,依無罪推定的原則,除非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犯罪嫌疑人是無罪的。犯罪嫌疑人必須是特定的人,對尚未找...
  • 31205
反義疑問句是什麼
  • 反義疑問句是什麼

  • 它表示提問人的看法,沒有把握,需要對方證實。反義疑問句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是一個陳述句,後一部分是一個簡短的疑問句,兩部分的人稱時態應保持一致。主要形式:陳述部分肯定式加疑問部分否定式;陳述部分否定式加疑問部分肯定式。陳述部分和疑問部分要麼前肯後否,要麼前否後肯。...
  • 10819
感歎句的反義疑問句
  • 感歎句的反義疑問句

  • 感歎句的反意疑問句中,附加部分用be的一般現在時的否定式,主語則在邏輯上與感歎句保持一致。例如:Whatfineweather,isn'tit?多好的天氣,是吧?Howhardsheworks,isn'tshe?她學習真努力,是不是?...
  • 30987
懷疑一切的含義
  • 懷疑一切的含義

  • "懷疑一切"的確定含義就是:不僅懷疑他人,也懷疑自己;不僅懷疑對象,也包含對這種懷疑的懷疑。它不是停到懷疑本身為止,而是以實踐等多方面的形式來去除最後的懷疑。這就是一種向真理不斷逼近的"懷疑觀",既不是屈服於別人,也不是屈服於自己,而是屈服於真理。...
  • 26431
關於英語反義疑問句
  • 關於英語反義疑問句

  • 反義疑問句由陳述句和簡略疑問句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提出一種看法,第二部分用來質疑或表示證實。陳述部分為肯定式時,疑問部分用否定式,陳述部分為否定式時,疑問部分用肯定式。反義疑問句的基本原則:1、疑問部分的主語應與陳述部分主語一致,且只能是代詞;2、在通常情況下,當陳述...
  • 22398
質疑的反義詞是什麼啊
  • 質疑的反義詞是什麼啊

  • 質疑的反義詞有:相信、信任、堅信、信奉、確信、篤信、斷定、信賴、肯定、認定等。...
  • 18603
懷疑論的定義
  • 懷疑論的定義

  • 在經典哲學中,懷疑主義指Skeptikoi的教導及行徑,他們稱他們沒有提出,只有作出意見。在這種理論下,哲學性懷疑主義或絕對懷疑主義,即是避免宣稱有最終真理的一種哲學角度。在哲學裏,懷疑主義的見解有:1、知識的有限程度。2、以系統化懷疑和不斷考驗,以達到求知的方法。3、武斷、...
  • 18872
嫌疑人是怎樣定義的
  • 嫌疑人是怎樣定義的

  • 嫌疑人,又稱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對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訴的人,在檢察機關正式向法院對其提起公訴以前的稱謂,嫌疑人和罪犯不同,依無罪推定的原則,除非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嫌疑人是無罪的;指犯罪偵查機關的偵查對象或者被偵查線索初步確定的懷疑對象,犯罪嫌疑人必須是特定的...
  • 16750
嫌疑的含義是什麼
  • 嫌疑的含義是什麼

  • 1、含義:猜疑、懷疑,被懷疑某人和某事有牽連。2、近義詞:可疑、猜疑。3、出處:考試時東張西望,就難免有瓜田李下的作弊嫌疑。...
  • 27898
反義疑問句think的問題
  • 反義疑問句think的問題

  • 在反義疑問句中,think後接賓語從句構成的主從複合句時,視情況不同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構成方式:當主句的主語為第一人稱時,其後的簡短問句應與從句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當think後接的賓語從句的否定轉移到主句時,其仍屬否定句,故其後的簡短問句應用肯定式,而非否定式。當主句的主語...
  • 29273
疑惑不解的近義詞
  • 疑惑不解的近義詞

  • 疑惑不解的近義詞有許多,例如:1、迷惑不解:指對某事非常疑惑,很不理解;2、百思不解:百般思索也無法理解;3、大惑不解:感到非常迷惑,不能理解;4、茫然不解:一無所知,不理解;5、不可捉摸:指對人或事物無法猜測和估量。...
  • 27334
半信不疑的含義是什麼
  • 半信不疑的含義是什麼

  • 半信半疑:意為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表示對真假是非不能肯定;出自:嵇康《答釋難宅無吉凶攝生論》:“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擇,何為半信而半不信耶”;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似信非信;近義詞:將信將疑、疑信參半、滿腹狐疑;反義詞:堅信不疑、自信不疑、無可置疑;造句:眾人聽了他...
  • 3302
懷疑的反義詞是什麼
  • 懷疑的反義詞是什麼

  • 懷疑:心中存疑。反義詞有:1、信任:相信並加以任用。2、相信:認為正確、確實而不懷疑。3、信賴:信任依賴。4、堅信:堅定信任。5、確信:確實地相信,堅定地相信;確切的消息。...
  • 3871
疑結的近義詞是什麼
  • 疑結的近義詞是什麼

  • 疑結的意思是指疑團,出自於《晉書·杜弢傳》,時與足下思散疑結,求擒其黨帥,惟患算不經遠、力不陷堅耳。疑結的近義詞有狐疑、疑忌、思疑、猜疑、疑慮、疑心、可疑、嫌疑、猜忌、困惑、奇怪、納悶、懷疑、迷惑等。...
  • 24606
遲疑的近義詞是什麼
  • 遲疑的近義詞是什麼

  • 1、遲疑的近義詞:夷由、彷徨、夷猶、猶疑、遊移、動搖、猶豫、躊躇、觀望、猶豫不決。2、遲疑,亦作“遟疑”,指猶豫;拿不定主意。3、出處:《後漢書·董卓傳論》:“然猶折意縉紳,遟疑陵奪,尚有盜竊之道焉。”南朝梁·江洪《詠舞女》:“斜睛若不眄,當轉復遲疑。”《醒世恆言·錢秀才...
  • 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