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知馆 >

有关知见的知识大全

请问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怎么理解
  • 请问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怎么理解

  • “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此语出自《楞严经》,原话是:“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意思是说:看到佛法理论立刻就看懂了,还没有明白本性。看到理论,却知道理论的存在,就是悟性,时时刻刻都能明白地明了悟性的存在,这才是开悟的最高境界。...
  • 27235
见微知著的见是什么意思
  • 见微知著的见是什么意思

  • 见是看见的意思。见微知著,汉语成语,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微:隐约;著:明显。《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故圣人见...
  • 7513
oppo下拉通知栏不见了
  • oppo下拉通知栏不见了

  • 演示机型:OPPOFindX3系统版本:ColorOS111、在手机桌面上点击设置图标进入。2、进入设置列表菜单,点击通知与状态栏选项进入。3、在通知与状态栏界面,找到允许锁屏时下拉通知中心选项的开关是关闭状态。4、最后将允许锁屏时下拉通知中心选项的开关打开即可。OPPO手机使用小技...
  • 6928
见外知内见微知著什么意思
  • 见外知内见微知著什么意思

  • 见外知内见微知著是指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意思。见微知著是汉语成语,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其实质和发展的趋势,比喻小中见大,出自《韩非子·说林上》中,“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中也有“故圣人见微知著,睹...
  • 19817
梦见知了预示着什么
  • 梦见知了预示着什么

  • 梦见知了预示着什么,需要分这几种情况。1、梦见抓知了,将有很好的旅行。背起行囊,登山去吧。也许会有一场奇遇也说不定。2、病人梦见抓知了则近期运势运程,困难多,万事不如意。有小人加害,须小心谨慎。但不要悲观,要退一步想,以待好运来。3、求学者梦见捉知了预兆成绩,知识是形成...
  • 31228
见微知著近义词
  • 见微知著近义词

  • 见微知著的意思是指看到微小的苗头,就知道事情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其近义词有:原始见终、每下愈况、因小见大、见微知类、可见一斑、睹始知终、一叶知秋、以微知著、知秋一叶、独具只眼。...
  • 23456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 1、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为能见微而知著。”微:微小。著:显著。2、出处《范子》:“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著;其志沈沈;不肯自显;天下莫知。”3、例句明智的人善于~,从而做出科...
  • 15097
谁知道徐志摩的偏见
  • 谁知道徐志摩的偏见

  • 《偏见》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徐志摩:近代新月派代表诗人,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
  • 15642
真知灼见和远见卓识的区别
  • 真知灼见和远见卓识的区别

  • “真知灼见”意思是真正知道,确实看见。也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出自《警世通言》。“远见卓识”解释为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出自明焦竑《玉堂丛语·调护》。真知灼见造句1、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确是真知灼见。2、真知灼见是从实践中获得的。3、真知灼见的...
  • 5717
真知灼见什么意思
  • 真知灼见什么意思

  • 1、意思是真正知道,确实看见。也指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2、真知灼见是一个成语,读音是zhēnzhīzhuójiàn。灼:明白,透彻。真知灼见,古意应为灼龟壳以得上天的指示。古人用占卜法以求得上天的指示,谓之真知。指明确而透彻的认识和见解。...
  • 21836
通知书家长意见怎么写
  • 通知书家长意见怎么写

  • 1、向学校的领导老师问好,这是必须的,可以写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评价要全面。2、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说说老师有哪些教育得好,学生进步大,哪些地方需要改进,需要老师多加督促。3、家长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的态度、建议等,综合以上做总结,要全面关注,落款是署名和日期。4、写学生在家里的...
  • 25331
简述常见的知觉偏差
  • 简述常见的知觉偏差

  • 1、晕轮效应。2、积极性偏差: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更多地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3、证实偏差:人们总是有选择地去解释并记忆某些能够证实自己已有的信念或图式的信息。4、后视偏差:人们在回忆自己的判断时,倾向于认为其判断比实际更为精确。5、虚假一致性偏差:人...
  • 5956
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什么意思
  • 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什么意思

  • 知人所不知见人所不见意思:知道别人不知道的,看见别人看不见的,比如有想法,有独到见解的人等等,指见多识广,学识渊博,有比常人多的知识。属于谚语,谚语是指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其多是口语形式的通...
  • 10405
见微知著造句。
  • 见微知著造句。

  • 1、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2、文世间之事往往能见微知著。3、强者见微知著,而弱者却视而不见。4、每个科学家都要具有见微知著的潜质。5、我想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就应有见微知著的潜质吧。6、因事见理见微知著,从而使主题得到升华和深化。7、同行们能见微知著,但一般公众往往...
  • 5598
什么是正知正见
  • 什么是正知正见

  • 一、正知正见定义:《入行论》很大篇幅说了“正知正念”的重要性:心意是行为的先导,护好自心者方能守住菩萨学处,而护心必须要有正知正念。此处正知指为保护自己的见解、戒律,谨慎观察了知身口意三门,远离染污,保持清净。这个概念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是恒时观察明了自己的三门状态;另...
  • 26757
成语见什么知什么
  • 成语见什么知什么

  • 1、见时知几:指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2、见微知萌: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就知道其发展的程度。3、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4、见微知着:看到事物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5、见端知末:观察事物的开端,就能预见其结局。...
  • 7092
见微知著的事例
  • 见微知著的事例

  • 1、牛顿苹果落地想到地球引力,即牛顿定律;2、阿基米德洗澡时候想到了浮力,即阿基米德定律;3、莱特兄弟看到有双翼的鸟,想到了飞机,瓦特看到烧水的蒸汽,想到了蒸汽机。具体事例:1665年英国正流行着瘟疫,剑桥大学暂时关闭,牛顿也被迫离开学校回到了家乡。传说第二年秋天的一个黄昏,牛...
  • 31162
见知的成语
  • 见知的成语

  • 有以下五个:见微知著: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见微知萌:看到事物微小的迹象,就知道其发展的程度。见微知着:看到事物的一些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见始知终:指看见事物的开始阶段就能预见到它的最终结果。见时知几:指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 4285
相思相见知何日
  • 相思相见知何日

  • 1、原文: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2、译文:秋风凌清,秋月明朗,风中的落叶时聚时散,早已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也被这阵挂的树枝作响落叶飘散的声音惊醒,难耐凋零凄凉之景...
  • 20127
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
  • 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

  • 1、国中国:世界上有四个国家的领土被另一个国家的领土所包围,成为“国中国”。地处非洲南部的莱索托,四周被南非共和国所包围。位于欧洲南部亚平宁半岛东北部的圣马力诺,国境四周与意大利接壤,是欧洲最古老的共和国。2、树中树:在中国山东省青岛太清宫内,有一颗西汉古柏,其上缠着...
  • 11077
见微知著造句
  • 见微知著造句

  • 1、见微知著——每一个科学家都要具有见微知著的能力。2、精彩绝伦——这场精彩绝伦的表演,真是让人叹为观止。3、浑然天成——这位工匠的手艺极高,做出来的东西就好像浑然天成一般。4、也可由小见大,见微知著。5、本片文章没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缺乏立意的新颖和深刻。...
  • 29720
见微知著后半句是什么
  • 见微知著后半句是什么

  • 见微知著后半句是睹始知终。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见微知著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出自《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汉·袁...
  • 27425
知到见面课怎么拿分
  • 知到见面课怎么拿分

  • 见面课拿分依据的是学生观看进度,看课超过进度的80%就可以算作签到成功,也就获得了该次见面课的出勤分数。如果第一次看课程没有到80%下次接着看时(电脑上有效)将鼠标移动到老师头像上,会出现播放记录,看过的画为对号,未看过的画为叉,点击叉号即可继续播放。智慧树是全球大型的学...
  • 30047
闻见知行是谁提出来的
  • 闻见知行是谁提出来的

  • 闻见知行的提出者是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
  • 21995
见端以知末上一句
  • 见端以知末上一句

  • 见端以知末上一句是圣人见微以知萌,这句话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第二十二》。《韩非子·说林上第二十二》原文如下: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盛羹于土铏,则必将犀玉之杯;玉杯象箸必不盛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舍茅茨之下,则必锦衣九重,高台广室也。称此以求,则天...
  • 3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