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知馆 >

有关道家的知识大全

道家五术是什么
  • 道家五术是什么

  • 道家五术是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庞大复杂的玄学(秦汉前称方术也称巫巫术、同西方说法)系统的最主要的分类,一般认为包括山(道家)、医、命、相、卜五类。术者,道(道指的是天道,也可理解为自然之道)之用也。乃是上古先民借助自然之道,达到各种目的。玄门“五术”,所谓五术...
  • 26624
道家静心三诀出自哪
  • 道家静心三诀出自哪

  • 道家静心三诀出自《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是道教炼养术重要资料之一。《清静经》正文起首一句就是“大道无形”而定了全经格调。经文不讲有为的修养方法,而是要人从心地下手,以“清静”法门去澄心遣欲,去参悟大道。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
  • 17781
道家三宝指什么
  • 道家三宝指什么

  • 道教原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然因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学道、修道、行道的三要旨,尊为三宝者。一、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依奉道之“道、经、师...
  • 4280
如何理解道家思想
  • 如何理解道家思想

  • 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期。春秋时,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
  • 11268
道家名言名句
  • 道家名言名句

  • 1、凡物皆始于无。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物得以生,谓之德。4、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5、多言数穷,不如守中。6、多言多败,多事多害。7、天地无为也而无不为也。8、天生万物,唯人为贵。9、大天之内,复有小天。10、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11、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1...
  • 25229
道家有关爱情的经典语录
  • 道家有关爱情的经典语录

  • 卦不敢算尽畏天道无常,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 10512
道家无为而治是不作为么
  • 道家无为而治是不作为么

  • “道”是产生宇宙万物的本体,从产生的过程看,是自然而然的,没有任何外在强加的力量,所以说“道”是“无为”。“无为”的本质就是“无为而无不为”。道教的“无为”并不是说什么也都不做,而是指不要“无中生有”、不要“无事生非”。同时,“无为而治”并不意味着只有上者的“无...
  • 11088
道家十日斋是哪十日
  • 道家十日斋是哪十日

  • 道家十日斋是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代,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
  • 8769
道家静心三诀是哪三诀
  • 道家静心三诀是哪三诀

  • 道家静心三诀是指静心诀、清心诀和冰心诀,出自小说。静心诀冰寒千古,万物尤静,心宜气静,望我独神,心神合一,气宜相随,相间若余,万变不惊,无痴无嗔,无欲无求,无舍无弃,无为无我。清心诀清心如水,清水即心。微风无起,波澜不惊。幽篁独坐,长啸鸣琴。禅寂入定,毒龙遁形。我心无窍,天道酬勤。我...
  • 17247
道家思想核心什么
  • 道家思想核心什么

  •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而常常走向极端,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甚至进而反对一切人类文化、知识和技术的进步、否定文明的价值;因反对权威和社会的等级秩序、批判社会弊端而放...
  • 18252
关于道家的修身名言
  • 关于道家的修身名言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27874
道家打坐口诀是什么
  • 道家打坐口诀是什么

  • 1、德字诀:老子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要延年益寿,返老还童,须不离常德,要做到先人后己、厚人薄己,过归于己、功归于人,勿执我见,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贬人以自大,勿逞强用术,逞才运巧,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言笔缺德嫉谤别人,更宜自食其力,自修自度。切记抢骗钱财,贪污腐化。若能甘苦...
  • 23872
道家手印以及用途作用
  • 道家手印以及用途作用

  • 道家本身没有手印。密宗手印用来修持,入定时用智拳印,救苦难时用大嗔印,每个明王都有其特殊手印,用以修持者本尊观想。但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秘术在民间合流,也有道士用手印做符箓,好似《火影忍者》上的忍术一样,最有名的就是“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每个字都配有手印,成了一种咒语了...
  • 8584
道家和儒家不同点
  • 道家和儒家不同点

  • 道家和儒家不同点:1、时间的不同:两个基本上都成形于先秦的百家争鸣时期,而道家稍比儒家早。2、主要思想的不同: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家讲先天下之忧而忧、道家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道家政治渺小艺术永恒,儒家讲究礼仪,尊孔孟之道道家讲求修身养性,有...
  • 29265
道教和道家的联系和区别
  • 道教和道家的联系和区别

  • 道家由老子、庄子开创的哲学思想流派,在春秋末年创立,而道教则形成于东汉末年,源于张陵所创的五斗米教。这就是说,在道教形成之前,道家己出现相当长的时问,人才辈出,流派纷呈,并形成了先秦和汉初道家发展的两个高峰。即便在道教形成以后,道家与道教仍然有各自不同的传承谱系。道家...
  • 26396
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 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 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不言之教,道家在教育思想方面影响较大的有老庄学派、黄老学派等等。这里“老”指的是老子,“庄”为庄子。世传《老子》五千言,成于春秋末战国早时期,保存了老子的思想。道家辩证法的精髓就是超越事物两极对立而看到了其中的相互依存于相互转化。教育过程中一...
  • 28581
道家的修身的格言
  • 道家的修身的格言

  •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26147
关于道家不是道教的成语有哪些
  • 关于道家不是道教的成语有哪些

  • 1、上善若水;2、玄之又玄;3、有无相生;4、功成不居;5、天地不仁;6、金玉满堂;7、目迷五色;8、涣然冰释;9、虚怀若谷;10、大器晚成。...
  • 11150
道家木鱼怎么敲
  • 道家木鱼怎么敲

  • 道家木鱼的敲法是大团鱼形木鱼需置于地面上,小圆鱼形木鱼则用左手托持,右手执棰头呈橄榄形的木棰敲击,发音短促,音色清脆洪亮。木鱼有大形和小形两种。木鱼最初做为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的法器。根据历代崇道记的记载,木鱼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时期,是道教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用得法...
  • 7699
道家经典感悟人生禅语
  • 道家经典感悟人生禅语

  • 1、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2、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
  • 27098
道家发源地
  • 道家发源地

  • 成都。早在道教形成前已有许多高逸之士隐修于此,著名的如李八百、严君平、费长房等人。这些高逸之士后来都被纳入了道教的仙真之中。汉顺帝,有沛国丰人张陵入蜀,居于鹤鸣山中,借太上老君口御造作道书,并广泛吸收川西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信仰,创立了五斗米道。所谓从受道者出五斗...
  • 3066
道家关于爱情的语录
  • 道家关于爱情的语录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卦不敢算尽畏天道无常,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27391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有冲突么
  •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有冲突么

  • 1、儒家的思想是以自我的约束为基本点,而后进行主动的社会活动。特点是从修身而行动,《大学》中“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开始说到的是格物而后至知,达到心正。后面则说修、齐、治、平的行为为自己的...
  • 16658
老子是不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 老子是不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 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在道教中被尊为道祖,并将其《老子》一书改名为《道德真经》,作为宗教的主要经典。在很多道观的三清殿中,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太上老君塑像居元始天尊右位,手执蒲扇,居住大罗天上太清仙境,是“道教最高尊神三清天尊”之一...
  • 30259
求道家思想发展史
  • 求道家思想发展史

  • 起源:道家思想起源于夏朝、殷商文化。成型:春秋末年,以老子《道德经》的问世为标志,道家思想已经完全成型。兴盛:战国末期形成了蒙文通先生所说的“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局面。挫折:执政的秦始皇选择了法家思想,并在统一中国后不久焚书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辉...
  • 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