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知馆 >

有关之故的知识大全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
  •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

  •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这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对秦王说的一句话,意思:况且因为一块宝玉的缘故违背了强大秦国的意愿而使大王您不高兴。《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讲了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几个故事。记叙廉颇、蔺相如在这种历史情况下,西抗强秦,为赵国的安...
  • 14527
王羲之书法故事
  • 王羲之书法故事

  •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
  • 30388
故克之的故是什么意思
  • 故克之的故是什么意思

  • 意思是:所以、因此。故克之:所以战胜了他们。出自:先秦左丘明《曹刿论战》原文节选: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
  • 28886
故逐之的故是什么意思
  • 故逐之的故是什么意思

  • 故逐之的故是“所以”的意思。出自: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这一整句的意思是看见地上的战车轮印混乱,内望见军旗都折断了,所以下令追击。出自《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 10017
渑池之会的故事
  • 渑池之会的故事

  • 渑池之会介绍:1、发生时间:公元前279年。2、所属年代:春秋战国时代。3、发生地点:渑池。4、事件介绍: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第二年,赵惠文王二十年,秦王派使者通知赵王在西河外渑池地方作友好会见。赵王畏惧秦国,想要辞谢不去。廉颇、蔺相如两人商量之后对赵王说:“大王不去赴会,显得我...
  • 28440
趋之若鹜的典故
  • 趋之若鹜的典故

  • 《明史·萧如薰传》:"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座常满。"明朝万历、崇祯年间,我国宁夏、青海等边塞地方很不安定,一些贼寇纠集少数民族时常入犯,杀人抢马,甚至攻城略地。这时,有位镇守边关的总兵叫萧如薰,在他聪明机智的妻子杨氏的参谋、鼓舞下,屡屡击败来犯的敌人,受到了朝廷的器...
  • 13457
故遂与之行的故是什么意思
  • 故遂与之行的故是什么意思

  • 是所以的意思,这句话出自刘向的《虎求百兽》,原句是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意思是老虎信以为真,所以就和狐狸同行。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
  • 9183
惊恐之鸟故事
  • 惊恐之鸟故事

  • 从前,更羸与魏王在高大的台下,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羸对魏王说:“我可以不射中就能使鸟掉下来。”魏王说:“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吗?”更羸说:“可以。”过了一会儿,有一只大雁从东方飞来。更羸朝旁边射了一箭,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魏王惊叹道:“剑术难道真的可以达...
  • 16797
屠龙之技的故事
  • 屠龙之技的故事

  • 屠龙之技的故事:从前朱评漫想学一门别人都不会的绝技,就把家产变卖出门拜师学艺。三年后学成归来,给人介绍如何杀龙的方法,大家都很羡慕他,孩子们要求看他的杀龙宝刀,一个老头说杀龙的绝技虽然好,但现在根本没有龙可杀,朱评漫这才恍然大悟,天下根本没有龙,他那绝妙的本领到哪去施展...
  • 9304
微君之故后面一句
  • 微君之故后面一句

  • 微君之故后面一句是胡为乎中露,《邶风·式微》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近现代学者多认为此诗是苦于劳役的人发出的怨词,表达了服役之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归的怨愤。全诗采用反问、隐语、互文等多种修辞方式,情感表达宛...
  • 23484
师生之间的故事
  • 师生之间的故事

  • 1、一位死去多时的女老师趴在瓦砾里,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紧紧地各拉着一个年幼的孩子,胸前还护着三个幼小的生命,“看得出她是要把这些孩子们带出即将倒塌的教学楼,她用自己的肩背为孩子们挡住了坠落的横梁,”参与搜救的解放军战士说,这是5月14日,解放军在绵阳市平武县南坝国小废...
  • 17924
桂陵之战的典故
  • 桂陵之战的典故

  •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
  • 22555
故今日之则的故是什么意思
  • 故今日之则的故是什么意思

  • 故今日之责任的故是所以的意思。该句出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原句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中国说》是...
  • 3223
君山之涕唐衢之哀其中典故
  • 君山之涕唐衢之哀其中典故

  • “君山之涕”出自骆宾王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原句是:“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君山是指袁君山,袁安,东汉和帝时,见天子幼弱,外戚专权,暗鸣流涕。也有说是指桓谭,桓谭是东汉哲学家、经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人。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光武帝时,任议郎给事中...
  • 17899
关于王羲之故里
  • 关于王羲之故里

  • 王羲之故居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是一座古典园林式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王羲之故居始建于晋代琅琊郡境内,是书圣王羲之出生并生活过的地方,内有洗砚池、普照寺、集柳碑、晒书台、右军祠、左公祠、四宝台...
  • 15479
王曦之的故事
  • 王曦之的故事

  • 1、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
  • 26778
龙之九子的故事
  • 龙之九子的故事

  • 九龙子即汉族神话传说中龙生的九个儿子,每个都不成龙的形态,而且各有所长,汉族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之九子分别为:1、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2、睚眦,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3、嘲风,平生好险,...
  • 8231
秦晋之好的典故
  • 秦晋之好的典故

  • 公元前676年,晋武公之子姬诡诸继承君位,即晋献公。献公之父武公晚年娶齐桓公女儿齐姜,齐姜则与当太子的姬诡诸有私情。姬诡诸继位后,把庶母齐姜娶为夫人,生女伯姬及子申生。伯姬在后来的秦晋政治联姻中嫁给秦穆公为夫人,这便是所谓"秦晋之好"。秦晋之好是一个汉语成语,泛指两...
  • 4481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典故
  •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典故

  • 汉文帝听说贾谊很有才学,于是他就特别派人把贾谊请到京都担任博士。有一次,贾谊上书给汉文帝,讲述治理国家的道理说:秦朝的时候,宦官赵高教导秦始皇的次子胡亥。单教他怎样去处决囚犯,所以胡亥所学习的,不是斩杀犯人,就是怎样灭族。秦始皇死后,胡亥当上了皇帝。他在即位的第二天就...
  • 22298
辽东之猪的典故
  • 辽东之猪的典故

  • 辽东之豕,解释:辽东:地名,在今辽宁省东南辽河以东;豕:古称猪。比喻少见多怪。出处:《后汉书·朱浮传》:“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 2903
害群之马的典故
  • 害群之马的典故

  • 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方明赶车,昌宇做陪乘,张若、謵朋在马前导引,昆阍、滑稽在车后跟随;来到襄城的旷野,七位圣人都迷失了方向,而且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问路。突然间,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是的。”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
  • 26224
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故的意思
  • 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故的意思

  • 怎么会因为一块璧玉的缘故欺骗秦王呢?这句话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为: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 8177
大象与人之间的故事的故事
  • 大象与人之间的故事的故事

  • 大象救孩子。在泰国普吉岛,有一头大象在大浪中背起许多孩子,并逃到了安全地方。英国游客芭妮特说,海啸发生当天,当巨浪直扑普吉岛的时候,一头在海滩供游客拍照的大象成了人们的救命英雄。因为大象主人在千钧一发之际,把许多小孩都抱到象背上,大象于是背着他们逃离危险的海滩,最终...
  • 10226
嗟来之食成语故事
  • 嗟来之食成语故事

  • 1、它出自《礼记·檀弓下》里“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2、春秋时期,齐国发生严重的饥荒,很多人被活活地饿死,贵族钱敖想发点善心,他在大路上摆上食物,准备施舍给饥饿的人群,当有难民经过时,他骄傲地喝道“喂,来吃吧!”谁知那饿汉表示宁愿饿死也不吃他的食物。...
  • 24665
管鲍之交成语故事
  • 管鲍之交成语故事

  • 1、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2、管仲:春...
  • 1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