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知知館 >

經驗

>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的之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的之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的之

”之”是助詞,無實際意義。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的意思是它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出自《馬説》,唐代文學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論説文體,原為韓愈所作《雜説》的第四篇,“馬説”這個標題為後人所加。此文作於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説”是“談談”的意思,是古代一種議論文體裁。這篇文章以馬為喻,談的是人才問題,流露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慨與憤懣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

《馬説》是一篇説理文,似寓言而實非寓言,用比喻説理卻並未把所持的論點正面説穿,沒有把個人意見強加給讀者。通過形象思維來描述千里馬的遭遇,提出事實,省卻了講大道理的筆墨,作者利用了古漢語中虛詞,體現出一唱三歎的滋味和意境。伯樂的典故幾次被韓愈引用,可見韓愈命運的坎坷。

標籤: 其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higuan.com/zh-mo/jingyan/lrg41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