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知知館 >

有關怙惡不悛的知識大全

怙惡不悛是什麼生肖
  • 怙惡不悛是什麼生肖

  • 怙惡不悛是生肖雞,生肖雞為十二生肖之一,位居第十,十二地支配屬“酉”,故一天十二個時辰中的“酉時”,下午五點至七點,又稱“雞時”。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隨着歷...
  • 29535
怙惡不悛的意思是什麼
  • 怙惡不悛的意思是什麼

  • 怙惡不悛,漢語成語。釋義:怙:依靠,依仗,也有父親之意;悛:改過,悔改。怙惡不悛的意思即堅持作惡,不肯悔改。亦作“諱惡不悛”、“怙惡不改”。出自《左傳·隱公六年》:“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
  • 6946
十惡是哪十惡
  • 十惡是哪十惡

  • 一為謀反,二為謀大逆,三為謀叛,四為惡逆,五為不道,六為大不敬,七為不孝,八為不睦,九為不義,十為內亂。十惡俗稱十惡不赦,中國古代十種為常赦所不原的重大犯罪。按唐律註釋,十惡的內容是:1、謀反,謂謀危社稷,即圖謀推翻封建王朝的統治。2、謀大逆,謂謀毀宗廟、山陵及宮闕,即圖謀毀壞皇帝的...
  • 18980
君子不念舊惡
  • 君子不念舊惡

  • 意思:有道德的人,不會懷記舊恨。形容一個人的氣量。出處:《止學》。這是一部湮沒久遠的關於勝敗榮辱的絕學,是以道家思想論處世之道的典範之作。作者:王通,號文中子,隋朝大儒,史書中關於他的文字不多,但他門下的弟子是唐太宗開國時的一批元勛,如魏徵、李靖、徐世績、房玄齡等,所以王...
  • 13158
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有通假字嗎
  • 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有通假字嗎

  • 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沒有通假字,這句話的意思是怎麼能不去禁止相互仇恨,反而去勸導相愛。是墨子《兼愛》中的內容。《墨子》是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記述墨子言論兩部分組成。該書提倡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涉及哲學、邏輯...
  • 13908
多喪怙恃什麼意思
  • 多喪怙恃什麼意思

  • 其全話是逆來悲疼多喪怙恃,意思是有史以來令人悲痛的事情,多半是喪失了父母。在古代,怙恃”為父母的代稱。出自《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小雅·蓼莪》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關於此詩的背景,《毛詩序》説:“《蓼莪》,刺幽王也,民人勞苦...
  • 27010
古代十惡不赦中的十惡指的是什麼
  • 古代十惡不赦中的十惡指的是什麼

  • 1、謀反。指企圖推翻朝政,歷來都被視為十惡之首。2、謀大逆。指毀壞皇室的宗廟、陵墓和宮殿。3、謀叛。指背叛朝廷。4、惡逆。指毆打和謀殺祖父母、父母、伯叔等尊長。5、不道。指殺一家並非死罪的三人以及肢解人。6、大不敬。指冒犯帝室尊嚴。通常為偷盜皇帝祭祀的器具和...
  • 19347
多喪怙恃是指什麼
  • 多喪怙恃是指什麼

  • 親人較多已逝去,少了很多依靠。怙恃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依仗、憑藉,同時也有父母的代稱的意思。喪指哀悼死者的禮儀,葬指處置死者遺體的方式。葬禮部分包括停靈、報喪、弔唁、入殮、喪服、下葬、做七、居喪等等。停靈是指人去世後不立刻埋葬。...
  • 18850
怙主三寶什麼意思
  • 怙主三寶什麼意思

  • 怙主三寶的意思:能做為保護神保護自己一生的是“佛、法、僧”三寶。怙主,即依怙主,又譯貢保、貢布、貢波、剛布,意為保護神,藏傳佛教中,對於保護神或護法神的一種稱謂,能對信徒提供保護,以及幫忙,能減少信徒面對的困難,有助於修行。能被稱為怙主的保護神,許多是大菩薩、明王、赫魯嘎...
  • 16428
我國古代十惡不赦中的首惡是
  • 我國古代十惡不赦中的首惡是

  • 十惡不赦的首惡為“謀反”。十惡不赦,指十種不可赦免的重大罪行,即:謀反、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十惡不赦,常用來形容罪大惡極、不可寬恕的人。古人往往給敵人列上十大罪名,以便出師有名。"十惡"作為古代刑法中的罪名,最早出現在《齊律》...
  • 28616
怙組詞怙的組詞怙怎麼組詞
  • 怙組詞怙的組詞怙怎麼組詞

  • 怙字在開頭的詞語怙亂怙恃怙勢怙權怙親怙跋怙冒怙強怙過怙富怙惡怙幬怙寵怙侈怙過不悛怙恩恃寵怙惡不悛怙頑不悛怙終不悔怙終不悛怙才驕物怙字在中間的詞語攬權怙勢恃強怙寵怙字在結尾的詞語負怙恃怙失怙何怙依怙...
  • 3195
十惡不赦是哪十惡
  • 十惡不赦是哪十惡

  • 第一,謀反;第二.謀大逆;第三,謀叛;第四,惡逆;第五,不道;第六,大不敬;第七,不孝;第八,不睦;第九,不義;第十,內亂。人們在形容一個人罪大惡極、不可饒恕時經常使用十惡不赦這個詞。我國古代的封建刑法制度中的十惡之名是在西漢的大逆不道不敬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北齊河清三年564年,尚書令、...
  • 29323
悛開頭成語接龍
  • 悛開頭成語接龍

  • 1、悛心革面:比喻徹底改過,重新做人。2、面目全非:指面孔變得完全不是原來的樣子。3、常鱗凡介:比喻平凡的人。4、介胄之間:指在戰爭中或戰場上。5、間不容髮:兩物中間容不下一根頭髮。6、發憤忘食: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
  • 16087
悛開頭的成語
  • 悛開頭的成語

  • 悛開頭的成語:悛心革面:比喻徹底改過,重新做人,同“革面洗心”。悛心可昭:悔改之心,日月可以作證。悛接我的成語:長惡不悛:指長期作惡,不肯悔改。長惡靡悛:指長期作惡,不肯悔改。怙終不悛:有所恃而終不悔改。悛,悔改。諱惡不悛:悛,改過、悔改。堅持作惡,不肯悔改。稔惡不悛:長期作惡而不悔...
  • 21768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的意思
  •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的意思

  • 無父何怙,無母何恃的意思:沒有父親,我依靠誰?沒有母親,我仰賴誰?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自《詩經》的作品。無父何怙,無母何恃的作品年代為先秦。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自《詩經》作品的《蓼莪》中的語句。《蓼莪》是兒子悼念父母的詩。詩人痛惜父母辛苦養育他和他卻不能報恩德於父母的...
  • 9885
多見怙恃是什麼意思
  • 多見怙恃是什麼意思

  • 怙恃有依仗、憑藉、怙恃其險的意思,但後來用“怙恃”為父母的代稱,如《詩·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所以多見怙恃就是多多看望父母的意思。父母是將一個生命帶到這個世界的兩個個體,就被稱作父母。他們是這個新生命的父母,並且永遠擁有這父母的身份。...
  • 24356
怙惙什麼意思
  • 怙惙什麼意思

  • “怙”,本意是指依仗,憑藉,引申義是指父親、父母。柳宗元的《封建論》和《祭十二郎文》均有記載。“怙”可組成成語“怙惡不悛”,意思是堅持作惡,不肯悔改。“惙”的釋義:1、憂愁;2、疲乏;3、感到不安;4、通“輟”,停止的意思。“怙惙”這個詞語的意思是擔心,憂愁。...
  • 4839
怙恃為何是什麼意思
  • 怙恃為何是什麼意思

  • 1、“怙恃為何”是漢語詞彙,是指依靠、憑藉。2、出自《左傳·襄公十八年》:“”齊環怙恃其險,負其眾庶,棄好背盟,陵逆神主。”唐元結《系謨》:“其兵甲在防制戎夷,鎮服暴變,不可怙恃威武,窮黷爭戰。”明張居正《給假治疾疏》:“臣誠怙恃恩眷,仰瀆宸嚴,不勝惶悚戰慄之至。”3、後來用...
  • 14314
悛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 悛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 悛字開頭的成語目前沒有,但包含悛字的成語有:革面悛心、長惡不悛、長惡靡悛、怙惡不悛、諱惡不悛、怙過不悛、怙頑不悛、怙終不悛、稔惡不悛、為惡不悛、造惡不悛等。...
  • 17424
怙恃是什麼意思
  • 怙恃是什麼意思

  • 依仗、憑藉,同時也有父母的代稱的意思。《詩經-小雅-蓼莪》:“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唐韓愈《乳母墓銘》:“愈生未再周孤,失怙恃。”清洪昇《長生殿-春睡》:“早失怙恃,養在叔父之家。”蘇曼殊《斷鴻零雁記》第二二章:“吾恨人也,自幼失怙恃”。...
  • 15089
幼失怙恃是什麼意思
  • 幼失怙恃是什麼意思

  • “幼失怙恃”意思是年幼時父親去世的意思,恃常常被稱為依靠,一般代指父母。《詩・小雅・蓼莪》中有記載“無父何怙,無母何恃”,故後稱父親死去為“失怙”。怙恃亦為父母的代稱,在後世使用中,怙字由動詞而變化為名詞,意思有二:一是父母的合稱:孩失其怙,幼喪所親;旁無弟兄,藐然一身。二...
  • 9371
惡魔祕境連不上網
  • 惡魔祕境連不上網

  • 惡魔祕境連不上網,可能是網絡不好,建議換一個信號穩定的網絡再試一下。如果等待太長時間進不去,建議關閉遊戲再重新打開進入。《惡魔祕境》是由蓬萊飛魚工作室潛心打造,深圳雷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行的蜂巢迷宮式Roguelike卡牌遊戲。獨創六線對戰機制,召喚出的生物會在回合結...
  • 12372
無惡不作指哪生肖
  • 無惡不作指哪生肖

  • 無惡不作指的是蛇,通常蛇給人的印象不佳,有陰險狡滑的習性,行動閃爍,不光明正大。但人類又稱蛇為小龍,又具有龍的性格,因此,蛇年生的人大都有冷靜外表,其實內心有其熱的一面。...
  • 5101
痛失怙恃是什麼意思
  • 痛失怙恃是什麼意思

  • 痛失怙恃意思是父母雙亡,怙是指父親,恃是指母親。出自《左傳·襄公十八年》:“齊環怙恃其險,負其眾庶,棄好背盟,陵逆神主。”《左傳》相傳為左丘明著,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敍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標誌着我...
  • 17556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不是成語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是不是成語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是勸人向善的俗話;出處《纓絡經·有行無行品》,謂行善和作惡到頭來都有報應,做好事終究有好的回報,做壞事終究會有壞的報應。就是説因果報應,規勸人要做好事,沒有理論基礎,更多的體現人性關懷、宗教情操。...
  • 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