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知知館 >

經驗

> 民族共同語是在一種

民族共同語是在一種

民族共同語是在一種

民族共同語是在一種方言的基礎上形成的。

漢族早在先秦時代就存在著古代民族共同語,在春秋時代, 這種共同語被稱為雅言,從漢代起被稱為通語,明代改稱為官話。到了現代,即辛亥革命後又稱為國語,新中國成立以後則稱為普通話。漢民族的共同語,又稱“普通話”。它的基礎方言是北方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這是長期歷史發展的結果。漢代的民族共同語叫“通語”,也叫做“凡語”、“凡通語”或“通名”,西漢揚雄編著的《方言》就是用當時的民族共同語“通語”來解釋各地的方言的,這是我國第一部方言著作。隋、唐時代,人們做詩詞、寫文章非常注意“正音”,因此很多韻書應運而生。韻書的出現,“正音”風氣的盛行,都在客觀上起到了推行民族共同語的作用。元代的民族共同語叫“天下通語”,周德清的《中原音韻》記錄的就是當時的民族共同語。明清時代的漢民族共同語叫“官話”。“官話”最早用於官場,後來也流行於民間。

標籤: 民族共同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higuan.com/zh-tw/jingyan/90jel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