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知知館 >

經驗

> 和在古文中的意思

和在古文中的意思

和在古文中的意思

①音樂和諧;協調。《察傳》:“正六律,和五聲,以通八風。”也有協和;和睦之意。《季氏將伐顓臾》:“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

②和好;交好。《屈原列傳》:“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議和。”

③溫和;暖和。《蘭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④和悅;謙和。《信陵君竊符求趙》:“微察公子,公子顏色愈和。”

⑤連帶;連同。杜荀鶴《山中寡婦》:“時挑野菜和根煮。”

⑥與;跟。《陳州糶米》:“和那害民的賊徒折證。”

⑦與;和。岳飛《滿江紅》:“八千里路雲和月。”hè①應和;跟著唱;跟著吹奏。《荊軻刺秦王》:“荊軻和而歌。”《垓下之戰》:“歌數闋,美人和之。”《赤壁之戰》:“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②依照別人詩詞的格律或內容作詩詞。白居易《初冬早起寄夢得》:“詩成遣誰和?”huò混合;揉合。《活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

標籤: 古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higuan.com/zh-tw/jingyan/7qxl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