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知知館 >

有關進諫的知識大全

清平樂司馬光碎首進諫是什麼意思
  • 清平樂司馬光碎首進諫是什麼意思

  • 《清平樂》司馬光碎首進諫的意思是諫言官們哪怕磕破了頭也要讓皇帝採納自己的意見。司馬光在大殿上碎首進諫是為了要治樑懷吉於死地,也是為了讓宋仁宗追究公主夜叩宮門的過錯。司馬光在大殿上的一句公主愛之就讓公主和樑懷吉的關係成為了人們的談資。其實司馬光剛剛當官的...
  • 6447
歷史上進諫的成功和失敗故事
  • 歷史上進諫的成功和失敗故事

  • 成功:1、李斯進諫秦始皇,李斯成功保住官職,並從此得到始皇的重視重用,也保住了其他門客的地位,為秦國留下了大量人才,為後來秦朝統一打下了基礎。2、魏徵唐太宗即位之時百廢待興,太宗聽從了魏徵的意見,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只過了三兩年,唐朝就出現了貞觀之治的局面。失敗:1、扶蘇始皇...
  • 4215
文言文優旃優旃進諫的特點是什麼
  • 文言文優旃優旃進諫的特點是什麼

  • 優旃進諫的特點:1、優旃善言,其言符合大道理,善於用反語諷諫,巧妙地讓君王接受諫言;2、優旃善於講笑話,以講笑話的方式勸諫,糾正君王的過失,充分尊重被勸説者;3、優旃順着君王的話進諫,但把利害得失都加入諫言中,委婉的勸説,使君王易於接受諫言。...
  • 29125
魏徵進諫圖是誰畫的
  • 魏徵進諫圖是誰畫的

  • 閻立本(約601~673),中國唐代畫家兼工程學家,善畫道釋、人物、山水、鞍馬,尤以道釋人物畫著稱,除了擅長繪畫外,而且還頗有政治才幹,在唐高祖武德年間即在秦王中國唐代畫家,官至宰相,漢族,雍州萬年(今陝西省西安臨潼縣)人,出身貴族。其父閻毗北周時為駙馬,因為閻擅長工藝,多巧思,工篆隸書,對繪...
  • 3541
進諫是什麼意思
  • 進諫是什麼意思

  • 解釋:動詞,對君主、尊長或朋友進言規勸;指下級對上級臣子對君主年幼者對長者進行的勸告建議的方式。示例:明代馮夢龍、清代蔡元放《東周列國志》第一回:“料民者,將本地户口,按籍查閲,觀其人數之多少,車馬粟芻之饒乏,好做準備,徵調出征。太宰仲山甫進諫不聽。”...
  • 26327
歷史上敢於進諫的大臣
  • 歷史上敢於進諫的大臣

  • 魏徵: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文貞,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他的重要言論大都收錄在唐時王方慶所編《魏鄭公諫錄》和吳兢所編《貞觀政要》兩書裏。為凌煙閣二十四功之一。吳寶初,清朝人,當時見到國家針對改革的呼聲一片,就想為國...
  • 31389
進諫成功的事例
  • 進諫成功的事例

  • 1、關龍逢夏桀時大臣,據《韓詩外傳》記載,夏桀時,建造的酒池中可以運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長,池中之酒可供牛飲者三千人。關龍逢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諫臣。2、比干一生忠君愛國倡導“民本清議,幹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税徭役,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3、汲黯孝景...
  • 14415
歷史上勇於進諫的人有哪些
  • 歷史上勇於進諫的人有哪些

  • 1、魏徵,字玄成,唐朝政治家,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諡文貞,以直諫敢言著稱,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2、鄒忌,齊國人。田齊桓公時就任大臣,威王時為相,封於下邳,號成侯。齊威王立志改革,思賢若渴。他鼓琴自薦,被任為相國,封於下邳,稱成侯。勸説威王獎勵羣臣吏民進諫,主張修訂...
  • 18004
杜蕢是怎樣進諫晉平公
  • 杜蕢是怎樣進諫晉平公

  • 杜蕢以獨特間接的罵別人的方式來勸誡國君,使之知錯能改,用心可謂良苦。杜蕢罰酒三杯之後,即快步走出,引起平公的怪異;待平公主動問及,他才一一説出,平公也就爽然自失,不得不接受了。晉平公醒悟,接受了杜蕢的勸諫。...
  • 17352
唐朝有哪些諫臣
  • 唐朝有哪些諫臣

  • 傅奕:《請革隋制疏》,主題:變革。李百藥:《封建論》,主題:國策。房玄齡:《諫伐高麗表》,主題:國策。岑文本:《大水上峯事極言得失》,主題:水利。張玄素,《諫修洛陽乾元殿書》,主題:崇儉。狄仁傑,《乞免民租疏》,主題:税賦。裴守真:《請重耕織表》,主題:愛民。韋嗣立:《請崇學校疏》,主題:教育。...
  • 30271
唐太宗善於納諫
  • 唐太宗善於納諫

  • 唐太宗善於納諫的事例有很多,以下列舉三個:⒈張玄素勸諫:唐太宗即位時,籌算大興土木,興建洛陽乾陽殿。給事中張玄素説,在國家還未恢復元氣的時候,您這樣做的過錯比隋煬帝還大,甚至會獲得同桀、紂一樣的下場,對如此鋒利的言辭,唐太宗非但沒有動怒,而且接受了意見,下令緩建,還重賞了他。...
  • 13973
鄒忌諷齊王納諫諷納諫的意思
  • 鄒忌諷齊王納諫諷納諫的意思

  • 諷:指下級對上級以委婉曲折的言語進行規勸。納諫:接受規勸。納,接受,接納。《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一》,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説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出鄒忌這樣有自知之明、善於思考、勇於進諫的賢士形象。又表現出齊威王知...
  • 17002
關於魏徵的諫言
  • 關於魏徵的諫言

  • 魏徵: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餘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
  • 8442
諫怎麼讀 諫的讀法
  • 諫怎麼讀 諫的讀法

  • 諫,漢語漢字,讀音為jiàn,本義是向帝王陳述各種可能的選擇並提出其中最佳者。引申為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其改正錯誤或過失。作名詞時,通“間”,意思是間諜。諫字組詞:諫言:指規勸的話。兵諫:指用武力脅迫進諫。諫臣:指直言規勸的大臣。從諫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別人的規勸。...
  • 23598
齊人諫靖郭君城薛
  • 齊人諫靖郭君城薛

  • 原文:齊人諫靖郭君將城薛,客多以諫。靖郭君謂謁者:“無為客通。”齊人有請者曰:“臣請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請烹!”靖郭君因見之。客趨而進曰:“海大魚!”因反走。君曰:“客有於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為戲!”君曰:“亡!更言之。”對曰:“君不聞海大魚乎?網不能止,鈎不能牽;蕩而...
  • 14312
以筆為諫的意思
  • 以筆為諫的意思

  • 以筆為諫,意思是以筆為代寫諫言;出自《心正則筆正》中“帝改容,悟其以筆諫也”。穆宗時,以夏州書記入奏。帝曰:“朕嘗於佛廟見卿筆跡,思之久矣。”即拜右拾遺侍書學士。帝問公權用筆法,對曰:“心正則筆正,乃可為法。”帝改容,悟其以筆諫也。唐穆宗時,柳公權以夏州書記的身份上殿進...
  • 17490
諫怎麼讀
  • 諫怎麼讀

  • jiàn。部首:訁。筆畫:11。筆順:點、橫折提、橫、豎、橫折、點、撇、橫、豎、撇、捺。組詞:諫言、勸諫、納諫、進諫、兵諫、直諫、諫議、諫官、諫諍、諫阻。基礎釋義: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改正錯誤:進諫。直言敢諫。從諫如流。詳細釋義:〈動〉(形聲。從言,柬聲。本義:直言...
  • 23748
諫逐客書的介紹
  • 諫逐客書的介紹

  • 《諫逐客書》是李斯的一篇優秀古代公文,是應用寫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這裏的“書”不是書信,而是上書、奏章,為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政見的一種文體,是一種臣子向帝王逐條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稱,與表性質類似。該文能比較充分地體現公文的一些本質屬性,正是這些公文本質屬...
  • 20692
向李世民直言進諫的大臣是誰
  • 向李世民直言進諫的大臣是誰

  • 向李世民直言進諫的大臣是魏徵,魏徵以直言敢諫而聞名,據《貞觀政要》記載統計,魏徵向李世民面陳諫議有五十次,呈送給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諫諍多達“數十餘萬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切,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大臣所難以倫比的。...
  • 18269
唐太宗納諫的故事
  • 唐太宗納諫的故事

  • 唐太宗是歷史上有名的賢明君主,他能夠認真聽從臣子的建議。一次,宰相房玄齡在路上看見掌宮裏建築的竇德素,就問他最近宮裏在修什麼工程。竇德素就把這件事告訴太宗,太宗生氣地責備房玄齡。諫臣魏徵對太宗説:“房玄齡是管理國政的人,他了解宮遷內外的事。如果您修的工程是對的,他...
  • 15519
納諫小故事
  • 納諫小故事

  • 1、范雎納諫秦昭王秦昭王聽取了范雎“遠交近攻”的戰略,把進攻的矛頭先對準了鄰國韓國和魏國,而和較遠的趙國聯合。2、李斯納諫秦王戰國末期,秦王政發現韓國間諜利用為秦開掘水渠企圖耗費秦的國力,遂下逐客之令,驅逐在秦任官的外國人。當時任秦客卿的楚人李斯上書秦王,列舉秦國...
  • 29126
秦孝公勸諫納諫的小故事
  • 秦孝公勸諫納諫的小故事

  • 公孫鞅到秦國後,先住在孝公的親信景監家裏,並通過景監的關係得與秦孝公三次相見。前兩次遊説孝公要學堯舜禹湯的仁義,行所謂帝王之道。秦孝公聽得直打瞌睡,生氣地對景監説:”你的客人簡直太迂腐了,我哪能用他呢!"景監告訴衞鞅,孝公對他的談話很不滿意。公孫鞅要求再與孝公談一次...
  • 23982
連諫的主要作品
  • 連諫的主要作品

  • 連諫,本名連淑香,在多家雜誌開專欄,跌宕起伏的都市小説是最愛的拿手好戲,辛辣刻薄的雜文是最痛快的情緒排泄,自稱碼字匠人或一隻刻薄的老地瓜,發表各類文字二百多萬字,因愛高收愛高產。作品有《別對我撒謊》《愛情不外賣》《祕密》《暗傷》《落岸之魚》《家有遺產》《門第》《魅...
  • 12292
虛心納諫的皇帝
  • 虛心納諫的皇帝

  • 虛心納諫的皇帝及相關介紹如下:1、漢高祖劉邦,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在位期間,他知人善任,注意納諫,能充分發揮部下的才能,採用休養生息之寬鬆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抑商,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2、唐太宗李世民,唐高...
  • 5593
歷史直言進諫的人物高分
  • 歷史直言進諫的人物高分

  • 1、關龍逢:生於公元前1713年,是夏末忠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名相。因進諫忠言而被殺,享年93歲;2、比干:沬邑人,商朝帝王太丁次子。20歲以太師高位輔佐商王帝乙,後輔帝辛,被紂王挖心致死;3、魏徵:字玄成,鉅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
  • 24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