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知知館 >

經驗

> 如何理解斷章的多義性

如何理解斷章的多義性

如何理解斷章的多義性

卞之琳的《斷章》只有短短四句,明白如畫,似乎一看就懂,但仔細推敲又覺意猶未盡。 李健吾認為這首詩重在“裝飾”二字,暗示人生不過互相裝飾,很有些悲哀的味道。 但作者卻不同意,認為該詩意在“相對”的關聯。橋上的人把眼前作為風景來欣賞,而樓上的人又把橋上的人當做風景的一部分來觀賞,這是一種相對的關係。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進入別人的夢中又裝飾了別人的夢,又是一種相對。 同時,這首詩又包含了主客體相互轉化的哲理。“你站在橋上看風景”,“你”是主體,“風景”是客體。“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你”又變為了客體,或者説“你”本身即是客體又是主體,只是因為不同的情境、着重點不同而已。

標籤: 多義性 斷章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zhizhiguan.com/zh-hk/jingyan/oggo7m.html